環金佛山自駕:川黔古道上的千年古驛站,一條被人遺忘的明清老街
2021-04-28 08:32 來源:未知 編輯:bianji1
環金佛山自駕第三天,我們的主要在山王坪一帶游玩,比如馬尿水、龍崖城、生態石林等景觀,傍晚時候,我們來到一個被人們遺忘的千年古驛站——觀音巖。
據同行的當地朋友介紹,觀音巖曾是四川通往貴州省道真縣和正安縣的大道通途,挑擔貨郎、雇傭力夫、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往來頻繁。竹筍、桐油、茶葉、藥材等大山特有的物產,通過這里運送到大山外面去交易,城里的藍布、襪子等又經過這里走進山里百姓的生活。
作為川黔茶鹽古道上的重要驛站,觀音巖曾經極為繁盛,據《南川縣志》記載:民國26年至28年出境筍子、桐油、茶葉、生漆、五倍子、松油、松煙、焦炭、毛鐵、藥材、豬鬃、牛皮等14.6萬擔,入境鹽18200包(每包135市斤)……這些進進出出的貨物,都是當年的貨販一擔一擔的從山路中運送而出的。
然而時光荏苒,在時代的發展洪流中,這條延續千年的川黔古道慢慢被更加快捷的高速公路、鐵路所替代,這里也慢慢被忽略、被遺忘。如今荒草叢生,掩沒了光滑的青石板。人跡罕至,許多店鋪都已大門緊閉。
漫步在這座幾近廢棄的古驛站中,可以看到地上青石板的縫隙中雖然長出了青草,但這些被踩踏得光滑的石板依然能感受出被歲月洗禮的痕跡。站在古街之中,仿佛還能看見往來的客商絡繹不絕的客商,有滿載而歸的喜悅,也有翻山越嶺的疲憊,還有飲酒叫賣的喧囂……
觀音巖驛站海拔大約在1000米左右,隨著客流的消失,原來的住戶們大都搬走了,許多房屋年久失修,人去樓空,愈顯蒼涼。前些年有客商進駐之后,對其進行了簡單的修繕,一些堅守此地的居民們又拿出收藏已久的邊油,搬出兌窩,熬出香噴噴的油茶,打出熱和甜糯的糍粑,來招待偶爾路路過的游客。
這座古驛站為什么叫觀音崖驛站呢?當我們走在這個古驛站的盡頭,發現了這個名字的由來,原來這里有一塊凌空伸出的天然巖石,下面形成一片能遮陽避雨的空間,不知何時,人們在這里立了一個觀音塑像,于是人們將這處巖石稱之為觀音巖,而邊上的一個驛站便習慣地稱其為觀音巖驛站。
在觀音塑像的四周,可以看到有一些石墻和石柱的殘垣斷壁,說明以前的人們曾為觀音像建過樓閣,不知在何時已經垮塌。說來也巧,當天一整天都是陰雨綿綿,當我們來到觀音巖的時候,竟然在云層中射出一縷陽光,恰好照在觀音像上,而且天邊還露出了一片晴日傍晚才有的夕陽霞光,甚是奇妙。
在觀音巖的邊上,茶鹽古道的兩旁皆是懸崖峭壁,皆是一層一層的片狀巖石,如同人工疊上去的一般,從而形成一道天然的石門,頗有幾份夔門的氣勢,只是這道天然崖壁形成的石門中間已長滿了植被,緩沖了這道天然石門給行人帶來的震撼感,。
我們到來的時候,古驛站空無一人,幾乎被我們包場,雖然沿街掛著不少紅燈籠和招牌,但基本上都關門閉戶,若不是房屋中飄出的縷縷飯香和若有若無的音樂聲,還真有點像一座空城。
最后我們循著飯香來到一戶農家餐館,品嘗了一頓地道的農家菜,尤其是臘肉、香腸、糍粑、箜洋芋飯,那叫一個安逸,尤其是箜洋芋飯的鍋粑,金黃金黃的,看著就很香。
一桌看似很簡單的菜,大家卻吃得很開心,尤其是山里的野生菌湯,那可是真正的山珍野味,一會兒就光盤了。飯畢,老板娘又端出一盆干勁湯(油茶),她告訴我們油茶好喝,但熬制時卻很講究,先要將臘肉顆粒炒出油,加入茶葉炒至茶梗發白,茶香撲鼻時,再加入適量山泉水蓋上鍋蓋,煮至水近干茶葉耙爛,再用木制水瓢將茶葉慢慢研熬成羮,再加水煮沸,一碗上好的油茶方成。一碗油茶,里面凝聚的是農村人的情意,是一段醇厚的時光。
漫步于驛站古道上,仿佛能清晰地看到時間的流動。柴火洋芋飯的老板告訴我們,幾十年來,這里的原住居民陸陸續續搬得差不多了,他卻一直堅守這里。他說這里環境好,住著舒服,而且堅信這里終究還有輝煌的一天!我們想想也是,現在重慶主城到南川的交通越來越方便,高速四通八達,高鐵也已規劃,隨著人們對這里的了解越來越多,或許他們期待的輝煌正在到來的途中,大家覺得呢?
TOP最熱時尚推薦
- Michael Kors 2021春夏,在現在的生活
- Live The Process 2021春夏,運動裝一
- Libertine 2021春夏,眼花繚亂的世界,
- kiton 2021春夏,優雅淳樸的完美主義,
- Jil Sander 2021春夏,極簡派大師的節
重點閱讀
這才是真正的新疆
直擊美國西部的一
媲美“九寨溝”,